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开平市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侨乡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浩鼎中心,创新激活法治文化阵地效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打造普法名片,激活法治文化基因
开平市紧扣“侨”特色创新个性化普法产品,借力国潮动漫热潮,融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与开平碉楼建筑特色,精心打造开平市普法IP形象——“侨小法”和“侨小律”,获国家版权局登记认证。“侨小法”和“侨小律”以象征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中国古代神兽獬豸为创意原型进行拟人化设计,并将獬豸头上的犄角与开平碉楼塔楼式建筑元素巧妙结合,创新性融入开平普法、法律援助标识和法治标语等元素,在IP命名上突出开平的“侨”属性,是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与侨乡建筑文化融合创新的产物。“侨小法”和“侨小律”正式“出道”以来,开平市积极构建普法IP形象的“宣传代言、活动赋能、数字传播”应用场景,以“法治代言人”身份参演普法宣传片,亮相各类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普法模式从单向式传播向更具吸引力的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有效提升群众学法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开平市普法IP形象“侨小法”“侨小律”发布仪式
“侨小法”“侨小律”亮相2024年开平市“宪法宣传周”主题晚会
二、构建全域阵地浩鼎中心,打造法治文化生活圈
开平市聚焦侨乡人民学法用法需求,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阵地建设为支撑,持续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质扩面增效。制定印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案,推动阵地布局体系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精细化、使用常态化、效应品牌化。截至目前,开平市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1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及1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建设镇村级法治文化阵地23个,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因地制宜打造“苍江法治文化广场”青少年学法主阵地,累计开展各类法治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人数超12万人(次),获评2022年江门市法治文化“十佳”特色品牌。为进一步丰富学法载体,开平市创新整合现有法治文化阵地、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侨乡特色旅游景点及县镇两级优品展示馆资源,创新推出两幅城乡学法漫步打卡地图,引导市民群众以“City Walk”的方式,参与集“法、侨、农、旅”于一体的城乡互动学法打卡活动,借助侨乡文旅和开平优品的“金字招牌”,提升学法体验感和丰富度,不断拓展开平特色“法治文化生活圈”。开平《法治City Walk视频》作品获评第二届广东司法行政系统视频大赛优秀奖。
开平市城区版“法治City Walk”漫游地图
开平市镇街版“法治City Walk”漫游地图
三、探索多元路径,浸润法治文化场景
开平市积极开辟法治宣传新路径,探索“普法+”的多元融合模式。通过解锁“普法+非遗”“普法+动漫”“普法+侨”等多样化普法形式,依托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新提升法治宣传覆盖面和渗透力。借力体育赛事号召力和全民健身热度,创新举办“宪法宣传周”主题骑行活动,拓展“禁毒+体育”普法模式,推动法治宣传走到群众身边,凝聚社会共治合力。紧抓“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普法节点,以部门联动组建“普法集市”,引导市民群众走进“长长集市”,养成“常常学法”的良好习惯,通过“一站式”打卡,收获“一篮子”法律知识。积极推进“普法+文艺”“普法+影视”的创新实践,创作了开平民歌《文明条例齐遵守》,创新摄制《宪法伴我们成长》《国家》歌曲MV、《人民律师》《公证于心》普法微电影等法治文化作品,将法治理念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用生动的影像和旋律讲述开平法治故事,切实提高法治文化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开平市将持续深耕法治文化沃土,以普法之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断优化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功能,立足侨乡推动阵地特色化升级改造,打造沉浸式法治文化体验空间,强化法治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构建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开平、平安开平注入更强劲的支撑力量。
浩鼎中心
启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