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海纳策略
以百花之名,汇聚文学星河。9月20日下午,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本届共评选出45部获奖作品,涵盖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科幻文学、网络文学及影视剧改编价值八大类别。其中来自四川的三位作家的作品荣登榜单:卢一萍凭《无名之地》获中篇小说奖,贾煜《消逝的真相》获科幻文学奖,赖继《南京先生》获影视剧改编价值奖。同时,27位文学期刊编辑和30位读者分获编辑奖与读者奖。
百花奖颁奖现场
获奖作家代表蔡崇达:写作是为漂泊者重建精神故乡的尝试
颁奖典礼不仅是对文学的表彰礼赞,也是一场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视听盛宴。自然音乐《文学的交响诗》、芭蕾《汐月同升》、合唱《星辰大海》及朗诵《熠熠的光》等节目依次上演,刘兰芳经典评书《岳飞传》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陈彦,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以及演员刘敏涛、陈宇等文艺界人士与两百余位作家、编辑、读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学盛事。
文艺节目
在获奖名单上可以看到,鲁敏《暮色与跳舞熊》、徐则臣《玛雅人面具》、蔡崇达《命运慢跑团》等作品获短篇小说奖;卢一萍《无名之地》等作品获得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由《苹果红了》(津子围)、《曾在部队扛过枪》(衣向东)获得。微型小说奖(5篇)则分别是:《满仓爷的勋章》(乔桦)、《领作》(徐向林)、《亮光》(袁炳发)、《金雕的礼物》(申平)、《娘》(周海亮)。
“长篇小说奖”颁奖现场
“中篇小说奖”颁奖现场海纳策略
“短篇小说奖”颁奖现场
多位获奖作家代表纷纷表达创作感悟。短篇小说奖获奖者蔡崇达(畅销书《皮囊》《命运》作者)在发言中谈到,“故乡不只是土地,更是经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人。写作,正是为漂泊者重建精神故乡的尝试。”微型小说作家袁炳发回顾三十载创作生涯,坦言“微型小说已融入血液,成为生命中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散文奖得主贾梦玮指出,“文学奖与作家是互相成就的。散文的气韵格局,根本在于写作者精神情感的质地。”科幻作家王威廉则表示,科幻正走出孤岛、汇入主流,“来自不同身份的创作者共同以科幻回应时代焦虑,我们都在试探未来,追问人的价值该如何延续。”
蔡崇达
创办四十余载不断演进
实现对文学现场的多维追踪
百花文学奖源于百花文艺出版社旗下《小说月报》1984年设立的“百花奖”,每两年举办一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学的载体正在向多维度、跨形态、交互式转变。作为一个持续四十余年的文学奖项,百花文学奖通过动态的评选机制与类别拓展,不断打破体裁与媒介边界,将网络文学、科幻作品和影视改编纳入评价视野,实现对文学现场的多维追踪与经典建构。比如2017年,第十七届增设“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019年,第十八届增设“科幻文学奖”;2023年,第二十届增设“网络文学奖”。2017年,第十七届增设“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019年,第十八届增设“科幻文学奖”;2023年,第二十届增设“网络文学奖”。本届首设“微型小说奖”,形成涵盖小说、散文、科幻、网络文学及影视改编的多元评价体系,折射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生态的演进脉络。
“影视剧改编价值奖”颁奖现场
“科幻文学奖”颁奖现场
如今的百花文学奖,已超越评奖本身,发展为集创作、出版、传播与转化为一体的文化生态体系。其衍生品牌“百花文艺周”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文艺融合的亮眼名片。本届文艺周以“让文艺点亮生活”为理念,举办系列讲座、校园行、文化展览等活动,构建起文艺创作与跨界传播的聚合平台。
(主办方供图)海纳策略
启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